了解一下我的精神故乡巴西

Jayme认为Princeton的经历对自己帮助巨大,所以希望Elisa也能出国求学,但Princeton当时还不收女生(我有一句骂人的话不知当讲不当讲)。看这本书时我反复想到John Nash,他的妻子也是MIT物理系早期为数不多的女生,但因为要照顾John Nash完全无法投入自己的研究事业。

Elisa也是巴西物理研究的先驱,是Brazilian Center for Physical Research (CBPF)的founder之一,但她的求学和研究经历里,多次仅仅因为她是女性就失去机会,而Jayme则完全没有这样的挫折。她在2018年去世,至此CBPF所有的奠基者都不在人世了。

懒得分类的读书拾遗补缺之一

第一次搭建博客后还是很努力在记录读书轨迹的,后来种种原因中间没空写+忘记续费,上一个博客灰飞烟灭。去年才重新把博客搭起来,这几年读过感觉不错的书还挺多,越积越多越不敢从头总结。我想了两个方案,一是过去种种譬如昨日死干脆不管了,二是能治一点是一点。

从这个标题可以看出我选择了方案二,但也随时可能切换回方案一,或者反复横跳。

John Grisham – A Time For Mercy

A Time For Mercy里我印象颇深的一个情节是,新检察官因为Jake曾经帮Carl Lee脱罪而心怀畏惧,向法官请教Jake当年是如何说服陪审团“Carl Lee精神不正常”而让他无罪释放的。因为事实非常清楚Carl Lee是谋杀,他也没有任何精神不正常的痕迹。法官回答检察官说,陪审团没有相信Carl Lee精神错乱,Jake真正说服他们的是——如果你/我身处Carl Lee当时的境地,我们都会做出和Carl Lee一样的举动。

这一段听起来,非常像罗翔老师的逻辑:尝试学习法律,一定要有常识,大家不要觉得自己是法律人就高高在上,法律无非解决的是社会生活中的矛盾,所以法律人的判断永远不能超越民众朴素的道德情感。

第三帝国的兴亡 by William L. Shirer

这套书看完有快一个月了,恰好这个月各种事繁杂无序,拖到现在才能把总结写一下。但在血淋淋的历史面前,又实在不知道说什么。感觉第三帝国仿佛一个经典历史剧本,在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地点,反复翻拍。如果抽离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整个世界的苦难的话,甚至可以当做一个荒诞笑话合集来看。

二战时受害最惨烈的几个地方,如今依旧深陷极左or极右的泥潭。如果说人类从二战中汲取了什么教训,那就是——希特勒那一套民粹煽动还挺tm管用的呢。二战以极其酷烈的方式震慑住了大国们,让大家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稍微谨慎了一些,不敢轻易开启战端——但这个震慑眼看着似乎也快到期了。

集中补习伊坂幸太郎

本月集中性补习了伊坂幸太郎,上一次集中看伊坂幸太郎是2014-2015,数数这几年间又出版了不少新书,就重新开始补习,顺便略温习了几本。怎么讲,有一种微妙又怅然若失的感觉,知道伊坂幸太郎在这些年里做过很多尝试,政治隐喻也好,反乌托邦也好,所有的故事到最后他又坚持用一种中二/热血/搞笑的方式解决问题。换个角度想,是不是作者本人也悲观地觉得,很多问题解决不了。

2021年六分之一的读书报告

经验反复证明如果我当时不写读书笔记,两周后就忘差不多了,过后想要补回来难上加难,年终总结更是不可能的。所以……暂且以一个月or两个月为单位来把没有单独成篇的归纳一下吧。
1. The Guardians by John Grisham;2. 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 by 仇鹿鸣;3. The Real North Korea by Andrei Lankov;4. 杂记赵家 by 杨步伟;5. 黑白溢彩 by 邵颂雄; 6. The Ruth Rendell BBC Radio Drama Collection; 7. The Very Best of the Feynman Lectures

Andrei Lankov的《真实的北朝鲜》

书名:The real North Korea : life and politics in the failed Stalinist utopia
作者:Andrei Lankov

搜了一下似乎是没有出中文版,想想在现今的形势下应该也是不可能出版简体中文版了,《真实的北朝鲜:破产斯大林主义乌托邦里的生活和政治》这个名字是随手直译。我听的有声书,有细节被忽略了也并没有重听,但以我能接收的内容来说,信息密度非常高、质量非常好。以前也看过一些写北朝鲜的书,比如《我们最幸福》、《为了活下去》,主要是脱北者的角度来写的。从受害者的角度控诉这个政权固然有助于了解一些朝鲜人的生活状况,但对了解朝鲜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局面却没有什么帮助。

也有试图找过一些学者写的书,不怎么看得下去;这本书我听到一半时感觉不错去搜索作者的资料,恍然大悟——作者出生于苏联,并在金日成大学做过交换生。以我浅薄的阅读经验,没有经历过类似政权、类似意识形态的学者,无论查证多少资料,写出来的东西总要隔着一层。Andrei Lankov生于前苏联同时在北朝鲜交换学习的经历,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