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钻》简要流水账读书笔记

莱昂纳多2006年主演的电影《血钻》的背景书,并不是小说,而是两个记者在塞拉利昂实地考察冲突钻石的纪实,和电影的故事情节并无直接关系。

书名:Blood Diamonds: Tracing the Deadly Path of the World’s Most Precious Stones,作者 Greg Campbell 是一名记者。

Blood Diamonds

序言以叫Dalramy的塞拉利昂男子被砍断双手开始——他所居住的叫Koidu的地方钻矿丰富,是塞拉利昂各个军事力量的必争之地,只是这次占领当地的是有名的没底线的RUF(Revolutionary United Front)。

RUF肆无忌惮地强暴妇女,对平民施以酷刑达到震慑目的。因为塞拉利昂总统曾呼吁民众join hands到国家的和平行动中来,RUF便常对占领区的民众实施砍手酷刑(也割耳朵嘴巴鼻子腿)。Dalramy和其他被俘的矿工们排队等砍手,十几岁的少年兵们维持秩序,惨叫声此起彼伏。

Dalramy没有反抗,只在轮到他之前抢先把手上的一枚钻石戒指藏到口袋里,这是他的双手完成的最后一项任务。然后,他的双手被斧头砍下来,扔进旁边的丛林中,他抬起双臂希望能尽快止血,身后传来下一个人的惨叫。

他在晕倒前大概走了15英里——对一个刚刚被砍断双手的人来说看似不可能的任务,之后他被好心人救助并处理伤口,最后他找到对处理斧头截肢经验丰富的本地医院,处理伤口后离开Koidu,逃亡到附近的自由镇,离开了伴随他40年的双手,他的家庭,他的所有亲戚。

RUF称此为Clean Sweep行动,从1996年的清扫行动以来,RUF向国际市场售出了价值数百万的原石,而购买最后钻石成品的夫妻们,显然不知道这些闪耀着璀璨光辉的钻石背后那些残暴的故事。

记者2001年在自由镇见到了Dalramy,自由镇有一个专为他这种被截肢者所设的临时居住地(联合国所设,算是一种难民营),有200多个家庭住在这里。最小的被截肢者不足一岁,孩子们学着用光秃秃的手臂来吃饭,妈妈用膝盖和手肘搀着宝宝吃奶,人们穿着世界各地的慈善组织捐助的衣服,比如印着泰坦尼克海报的T恤。

任何人都很难把塞拉利昂这个国家和年产值60亿美金的国际钻石工业联系起来。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塞拉利昂男性平均寿命42,女性48,新生儿死亡率是146/1000,全国500万人口里,80%背井离乡,军事冲突政治暗杀此起彼伏,永恒不变的只有给钻石工业。

和非洲其他曾为欧洲殖民地国家不同的是,塞拉利昂的钻石、石油、黄金、红宝石等矿产都十分丰富,它看起来有希望成为非洲的沙特阿拉伯,但是它没有。1930s这里发现钻石矿后,来自大公司、窃贼、军事力量的掠夺就没有停息过,RUF据估计每年从出售原石中获利2500-12500万美金。

从钻石贸易中获利的不止RUF这一支军事武装,塞拉利昂的各军事武装一共向国际市场提供了5%的钻石原料。这种来自冲突地区,获利被用于军事武装再加强的钻石,被称为conflict diamonds,又名血钻。

国际钻石工业为De Beers Group所垄断,制造了钻石工业近百年的神话。

第一章 From Pits of Despair to Altars of Love

在政府或其他相对不那么残忍的军事武装控制下的钻矿,工人一天的工资是两杯米+50美分,如果他们挖到比较大的钻石,会有一些奖金——当然这也取决于矿主的良心。

一个1/4克拉的钻石,运到欧洲市场,被镶嵌为钻石首饰后大概售价为1000刀,矿主卖出这样一颗钻石,可以拿到5美金,至于钻矿的工人,这样的钻石并没有达到可以奖励的级别。

第二章 Diamond Junction: A Smuggler’s Paradise

自由镇有从RUF逃出来的少年,9岁被绑架去当童兵,经过简单的训练,就拿着AK-58上战场——拒绝去当童兵的会被即时处死。记者问他有没有执行过砍手,他说没有,但是做过砍手刑的监工。少年17岁,一年前刚从RUF逃出,找不到工作只能乞讨。

有带着孙女乞讨的老人,老人以前做钻石交易,被RUF当作有钱人,抓起来砍手挖眼,现在靠孙女乞讨为生。

自由镇充满了这样的难民,因为联合国救援物资不足,窃贼横行,乞丐们抓住每一个外来者乞讨勒索,餐厅的侍者不是想卖钻石给你,就是介绍他们的姐妹给你卖淫。

疫苗不足,患小儿麻痹症的乞丐比比皆是,如果拦住你的乞丐是截肢的,你还得自己把钱放到他们口袋里;或者,你得硬起心肠,当他们不存在。

自由镇得名于殖民时期的英国人——在美国独立战争中,英国人向美洲的奴隶许诺,只要他们愿意上战场,战后就恢复他们的自由身。战争结束后英国人兑现了诺言,一名英国官员把恢复自由的奴隶和妓女们运到塞拉利昂,让他们在这里开始新生活。

曾经的自由镇就像是非洲的纽约,各种肤色、民族的人和谐地生活在这里——直至塞拉利昂发现了钻矿。

两名记者因为进入自由镇时不慎和钻石走私商搭讪,随后便一直受到这位RUF的钻石走私商的骚扰。记者们不敢从他那里买货的原因是——一旦传出他们买了钻石的消息,接下来卖钻石的卖毒品的卖淫的会挤满他们住的地方。自由镇上每一个外来者几乎都和钻石交易有关,以至于两位记者无论怎样强调他们不是来买货的,也没有人相信。

两位记者结识了钻石走私贩子Singer和Valdy,从他们这里了解了许多走私钻石的知识:小走私贩子想把钻石运出国境倒卖,最直接的方式是吞下去,2.5克拉以下的钻石比较适合这种方法。本地人有很多类似的衍生手法,比如车祸中失去一只眼睛的妇女,把钻石藏在假眼后。

解释下为什么要走私钻石,和冲突钻石的意思。冲突钻石是指在战争区域,由活得国际普遍承认的政府的对立武装开采的钻石。因为这些钻石的销售利润一般被用于购买武器继续扩大战争,2002年联合国通过了《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要求给钻石贸易更加严格的认证(之前也有的,2002年后更加严格而已……然并卵?)。在非洲这样一个贿赂横行的地方,通过邻国把冲突钻石“洗白”(拿到合法授权)是很容易的事情。

走私钻石在非洲的战争国家,算是一条很成熟的产业链了,钻石在非洲更是比美元、军火更硬的货币。塞拉利昂的冲突钻石,最稳定的走私途径是邻国几内亚,1993-1997年,几内亚官方宣传他们售出了260万克拉钻石,均价96美金/克拉给比利时;而比利时官方的数字却是480万克拉,均价167美金/克拉。

而在冈比亚,有估测认为90%的出口其实来自塞拉利昂,而象牙海岸,一个钻石年产量只有7.5万克拉的国家,从1994-1999年实际出口了13倍这个数字的钻石。

这中间的差额来源于冲突钻石,至于怎样把它们洗白,Singer搓了搓两根手指——全世界解释“贿赂”的通用手势。RUF及类似的叛军,出售钻石的价格是政府售价的1/10,再花点钱买邻国的授权书,价格仍低于正常渠道流通价格,这也欧洲商人们明知来源不清白也愿意收购的原因——更高的利润。

1960年代,塞拉利昂出口了200万克拉的钻石,然而1997-1999年,通过政府出售的钻石仅有3.6万克拉。而根据估测,塞拉利昂每年的钻石开采量有增无减,原因相当简单——RUF控制了国内最好的钻矿区。

Singer向记者介绍了针对外国人的常见骗局——你在街上花100刀买了颗2克拉的钻石,以为回国打磨下再镶嵌就可以讨女朋友欢心时,警察就上门了。一顿毒打之后告诉你这是重罪,当然,你也可以花钱买授权。你们讨价还价,最后以600刀的价格成交……

Singer向记者介绍了从RUF控制区逃出的Jango,记者从Jango处了解了更多关于RUF控制的钻矿的情况:1996年的Clean Sweep行动后,Jango误入RUF控制区,但他此时还无从辨别当地归谁管辖,只好见机行事。在街上他遇到两个在争吵的RUF士兵。

男RUF士兵正在调戏女RUF兵,因为他以为她是个妓女,想花点钻石让她回去陪全营的兄弟,姑娘非常生气,举起AK-47对准男人的下体,声称要打掉他的蛋蛋。——谁也没有意识到姑娘是认真的,她扣动了扳机。

之后不久,Jango被抓去钻矿,为了防止工人逃跑,RUF时常让他们饿肚子——即使你吃饱了有力气跑路,也很可能是跑到另一个RUF小分队,而那个小分队的人可能看你不顺眼就留下你的胳膊/腿/眼睛……

除了逃跑,偷窃钻石更是重罪,曾有矿工试图吞下一颗钻石,一旁监工的士兵立刻用尖刀刺穿他怀孕妻子的肚子,腹中婴儿当场死亡,孕妇也失血致死,然后一家三口的尸体被绑在一起,淋上汽油烧掉。

然而,偷窃钻石的诱惑如此之大,即使惩罚严厉,工人们仍不断尝试。Jango用他的技巧,攒了六颗钻石,一次发现一个小村庄旁有一辆无主自行车,他抓住机会,骑上自行车,开始逃亡,之后他成为了RUF控制区和自由镇上像Singer一类的钻石商人之间的钻石交易中间人。

第三章 The Gun Runners: From Tongo to Tiffany’s

AK-47因为设计简洁、易于操作,广受游击队的欢迎,在塞拉利昂也是倍受军事武装们喜爱的武器。得益于冲突钻石的销售利润,RUF的装备一直比政府军和其他军事武装优良。非洲各国的领空长期处于无管制状态,虽然有些美国的间谍卫星,但只要在夜间飞行就很容易隐藏,利比里亚的总统Charles Taylor(已经在2012年被国际法庭判50年监禁)热衷于军火交易,给RUF提供了许多便利。

塞拉利昂之前为英国殖民地,1961年宣布独立,之后处于一党独裁状态,塞拉利昂长期贫困,是全球最穷国之一,除了自由镇之外的大部分地区极其落后,还处于刀耕火种农业阶段。在长期的腐败与独裁下,1991年爆发了革命,RUF起先在利比亚建立,高层接受了卡扎菲的军事训练。

1991年,RUF进入塞拉利昂时,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人民寄希望于他们在塞拉利昂建立民主的多党制政府,更为公正地分配财富——没想到RUF迅速加入了钻矿的争夺,且残暴行为一举刷新各路游击队的底线。在占领区,他们在纸牌上写好“砍手”、“砍头”等各种虐待刑罚让平民挑选,士兵们就孕妇腹中婴儿的性别打赌,下注之后就对孕妇开膛破肚验证结果。

1992年,参与平叛的年轻军官Valentine Strasser不满政府拖欠工资,发动政变,临时接管权力。RUF一路势如破竹,在自由镇濒临失陷时,Strasser毅然使用雇佣军抵抗RUF,夺回不少钻矿,并以部分钻矿的开采权支付雇佣军的费用。然而,Strasser的政权在1996年被Julius Bio推翻,RUF卷土重来。

【为了能冷静地看完,我先搜了一下,RUF已经在2000年失败,并转为政党,2007年彻底关门,三个高层被控战争罪和反人类罪。另外Valentine Strasser政权被推翻但人并没有死,他去英国考文垂读书但没有毕业,现在在自由镇附近开设为青年人培训计算机技能的学校。】

第四章 Death by Diamonds: Operation No Living Thing

如果说1997年以前的塞拉利昂用糟糕来形容的话,1997年(RUF卷土重来)以后就是更糟糕。1997年5月27日,RUF和AFRC(Armed Forces Revolutionary Council,另一只反政府武装,RUF的盟军)的士兵洗劫了自由镇,射杀一切能移动的东西(当然包括人);ECOMOG(Economic Community of West African States Monitoring Group)成为塞拉利昂最后的希望。ECOMOG的士兵被RUF围攻,除了极少数人突围成功外,大部分丧命于自由镇。

这场血腥屠杀并没有在国际上引起什么反响,几个大的新闻组织的记者在战争初期就撤离了,而因为之前在索马里维和时的损失(19名美国士兵死亡,70+伤,一名特种部队士兵尸体被游街),美国不愿意再次贸然出兵。另一个原因是——有能力出兵的国家,并不理解塞拉利昂为什么会爆发内战(因为其他地方一般是政治、种族、宗教等因素,而塞拉利昂到最后纯粹是对钻矿的争夺),拿不准到底该支持谁……

1999年1月6日,RUF在自由镇发起了Operation No Living Thing(简单地说就是……不留活口行动吧……),这次屠杀的幸存者Joseph Kamara,失去了所有的亲人,和他的双手。他听到外面有开火声,打开门去看发生了什么,RUF士兵停在他家门口,他的兄弟当场被杀,Joseph大喊让家人(妻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逃命,但他六岁的儿子躲在一辆汽车残骸后不愿离去。Joseph想向儿子示警,但又怕这样会暴露他儿子的藏身地。最后RUF砍掉了他的双手,放火烧了他的房子,Joseph醒来后,再也没有见到他的任何家人(生死未明)。

前面说有维和能力的国家拿不准到底该支持谁,为什么呢……因为和RUF对抗的ECOMOG在塞拉利昂的所作所为,并不比RUF好到哪里去。往往是RUF屠一遍过来,ECOMOG再屠一遍过去,任何他们认为有叛军嫌疑的人都不留活口……连9岁的孩子也不例外。塞拉利昂人称ECOMOG为Every Car or Moving Object Gone。

塞拉利昂血流成河时,克林顿正因伪证罪被弹劾,北约忙着炸南斯拉夫,其他人忙着解决千年虫……然后,联合国出马了,1999年签订了洛美和平协定,协定内容简单地说就是——大赦天下,免除各种组织一切罪行,大家统统成为政府军,合法享有钻矿。对于RUF来说,简直不能更美妙。

时任美国助理国务卿的苏珊赖斯(民主党的,前两年又被奥巴马坑了的那个,不是布什和卡扎菲喜欢的那位)对洛美和平协定的解释是——如果不对冲突的根源给出一个解决办法,和平永远不会到来。所以,即使是看起来很扯的和平协定,战争终究是停止了。but,紧接着出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啊,真是一地鸡毛啊!

(宣布对联合国的维和能力崩溃,易卜生曾经曰过:当魔鬼想让人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的时候,他就创造了委员会。联合国大概就是酱紫的存在吧!总之对这一章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崩溃了)

第五章 The Syndicate: A Diamond is Forever

在1870s南非发现钻矿之前,绝大部分钻石都从印度和巴西产出,南非钻矿发掘起源于1866年,一个牧羊男孩捡到了一颗很漂亮的石头,后来被发现是一颗21.25克拉的钻石;随后,又有一颗85克拉的钻石被发掘,这颗钻石后来被命名为“南非之星”。Cecil Rhodes抵达非洲时,非洲的淘钻热早已开始。他从本地一对叫Johanners De Beer和Diedrish De Beer的兄弟手里买下了一个山头的钻矿,那一片地区后来发现了更多的钻矿,被称之为Kimberley Mine(金伯利矿区,后来的“金伯利进程国际证书制度”也因此得名)。

到1880年,南非的钻石年产量已超越巴西,年产出300万克拉,美国和德国的钻石消费空前高涨,钻石的切割打磨则集中在欧洲,比利时成为钻石加工业的中心。在钻石热的前些年,国际钻石价格一直较为稳定,但Cecil Rhodes认为这并非长久之计,他想要建立一个帝国。

Cecil Rhodes认识到,南非可能还有更多的钻矿,当大家都拼命挖掘钻石,产量超过国际市场的需求时,钻石的价格就会下跌。他为自己制定了一个宏大的目标——控制钻石的源头:钻矿。只要控制了钻矿区,就能控制钻石的产量,让钻石的产出刚刚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求,保持高而稳定的钻石价格,实现利益最大化。

经过一系列长期艰苦卓绝的商业斗争^_^,Cecil Rhodes在1888年,35岁的这一年,控制了全球90%的钻石生产,成立了De Beers Consolidated Mining, Ltd. 进入20世纪,De Beers集团制定了更加简单粗暴的战略:尽一切可能购买新发现的钻矿,将全球钻石交易集中在伦敦。

除了控制源头,De Beers的另一重要战略是:制造需求。人们为什么要买钻石?早期的消费者只把它们作为一样首饰来买,和其他的首饰并无实质区别,De Beers集团认为这远远不够。于是,营销史上最牛逼的策划(之一)诞生了:A diamond is forever。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De Beers致力于把钻石和“永恒”绑定,除了A diamond is forever外,另一句有名的广告词是:Show her that you’ll love her for another thousand years. 这句广告词简单明了地阐述了De Beers所制造的市场需求:男人给女人买钻石。

通过长年累月的宣传,De Beers将“结婚要买钻戒”这一理念深深植入现代社会(几乎)每一个人心中,将“用钻戒求婚”变成一项“传统”。在美国,80%的男人在求婚时愿意花掉两个月的工资来购买一枚钻戒。

Cecil Rhodes骄傲地宣称:只要这世界上男人和女人还会坠入爱河,他的钻石王国就江山永固。不过……其实钻戒被反复宣传强化为“传统”已经是他死后近半世纪后的事情了。

恰逢美国最高法裁定同性婚姻合法,插播一个应景八卦,Cecil Rhodes终身未婚,疑似gay,疑似和私人男秘书有一腿等等。他一生致力于扩张大英帝国,设立了Rhodes奖学金,允许美国学生申请(克林顿就是这个奖学金的受益者),希望这样能够在美国学生中培养亲英派,有朝一日能让美国重新加入大英帝国= =

如果每一颗钻石都在开放市场销售的话,它们的价格可能会和翡翠、红宝石、蓝宝石差不多。然而,De Beers控制钻石出产源头后,钻石的价格就居高不下,但冲突钻石的出现挑战了De Beers的垄断,他们对冲突钻石恨之入骨(conflict diamonds这一词也是De Beers提出来的)。

各种武装组织对钻矿的开采毫无节制,他们第一不控制产量(想想美国页岩气开采成本降低后中东石油国多么痛苦),第二卖得便宜,比正规渠道的1/10还低。这一方面增加了De Beers想要采购全部产出钻石的难度,另一方面可能让市面上的钻石商能从其他渠道获取廉价钻石。

De Beers感受到威胁,一方面他们努力推动了Kimberley Process的制定,试图从国际公约上遏制钻石商们购买廉价钻石,另一方面,他们以此营造“每一颗De Beers钻石都是清白没有沾上血迹”的形象。然而,在这个产业链条里,几乎没有人相信De Beers真的不收购血钻——他们只是想尽一切办法遏制其他人直接购买血钻。

一个囧雷的插曲:De Beers这种操控价格的方式在美国被认定是违法的,但De Beers的钻石交易集中在伦敦,只要他们不进入美国境内进行商业活动,美国司法部也拿他们没辙。但是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有一个操作上的漏洞,即要有三名高级职员在美国境内正在进行商业活动,才能将他们拘留。所以De Beers小心翼翼地控制不让三名以上的高级职员同时出现在美国境内——如果De Beers的老板要去美国度假,公司就得先在美国清个场……(这一段可能细节上有误差,大意应该没错)

De Beers的钻石发售制度又是另一个“亮点”,他们并不公开或无限制的发售,而是指定120名看货商,每五个星期(一年十次)组织一次集中销售,销售非常不透明,简单来说是“你给我钱,我给你货,但我不保证你拿到的货是你想要的”、“爱买买,不买滚”、“任何提出异议者将永远被逐出看货商行列”……任何试图挑战权威的人,不是立刻报复,就是秋后算账。

很多人提出各种建立能确保钻石来源清白的制度的ideas,但基本没有可行性。钻石一经切割加工,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鉴别产地;另外钻石“来源”还有一个奇葩的规矩:只标注是从哪一个国家进口。即如果瑞士从英国进口了一批钻石,他们就可以称这批钻石为“英国钻石”,如果英国把这批货再拖回来,就可以叫它们“瑞士钻石”。后面列举了各种鉴定钻石来源的方法在操作上的难度,这个产业链条里各个环节都打下了De Beers的深刻烙印,说到底就是……De Beers说谁是冲突钻石,谁就是冲突钻石。另一本关于钻石的书籍的作者说:一个勇敢的人会说,因战争钻石而搞出来的任何事,最终赢家永远只有De Beers。

新的世纪之交,随着越来越多的钻矿被发现,De Beers对供应控制的影响越来越小,1999年他们接受财务顾问的建议,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并在2001年和LVMH合作,进军钻石珠宝首饰产业。调整之后…………他们现在占全球40%左右的钻石开采和贸易,但利润率比占据80%市场时还要高。

第六章 - 第九章 - 尾声

从第六章开始讲的主要是洛美和平协定签订后的维和进程,RUF的士兵可以拿着AK47去换食品和钱,而RUF的领导人则直接进入了政府领导层。

2001年的911事件,有许多证据表明,基地组织的部分经费是通过购买RUF的钻石并售出获得的。911之后,RUF想尽办法撇清同基地组织的关系,但最终美国国会还是通过法案,给予总统在必要情况下对这些冲突国家禁运钻石的权力。

解决冲突钻石的根本,不在于制定多少鉴定钻石来源的规范流程,而在于——从源头消灭冲突。不管是Kimberly Process,还是Clean Diamond Act,都没能真正停止冲突钻石的流通——它们只是让冲突钻石更难被辨认出来。

2002年,UNAMSIL宣布塞拉利昂内战正式结束,RUF不再是一个武装组织,而是一个合法政党。在5月的选举中,前总统Kabbah成功连任,但他被选上并不是因为他之前执政的表现有多么好,而只是在数位候选人中,他显得不那么糟糕。RUF没有拿出像样的候选人,在对RUF的士兵执行缴械换取粮食和金钱的运动后,RUF的领导人也开始被国际法庭起诉。在选举中惨败后,RUF树倒猢狲散,再没能成气候。

像本书的开头Dalramy这样,被RUF以对抗政府的Join Hands for Peace为理由,砍掉手或脚的塞拉利昂人,在2002年,走上街头投出了自己的一票。塞拉利昂的重建之路漫漫,缴械的年轻人没有工作,钻石掮客生意惨淡,战争的阴霾虽已散去,而繁荣和富足则远未到来。

相关链接


Last modified on 201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