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和约瑟芬

小时候省里一个广播电台每天中午都有类似评书的节目,播一些名人传记。我听了这个栏目好久,为此不惜抗议早上第四节课拖堂的老师。印象比较深的几个是拿破仑、丘吉尔、胡雪岩和张学良。

听这个栏目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些人都是谁,当时别说上网了,连电脑都没有,从家里刘亚洲的《两代风流》里知道丘吉尔和戴高乐大约是两个很有名的人……现在回忆没有互联网的时代,简直像原始社会。许多喜欢的东西错过点就找不到,电视剧错过结局就不知道还能怎么办。我当时有一个习惯就是把喜欢但找不到的东西,能记得的碎片都记下来——很多年后能上网了,我把这些东西一样一样搜出来,存在自己的硬盘里,仿佛经过饥荒年代的一代人,看到发油发鸡蛋就控制不住自己。

今年是拿破仑去世200年,前些天正巧看到新闻,以前听过的名人传记的印象已经非常模糊了,就想找几本书来看看。

Napoleon: A Life by Andrew Roberts

Napoleon: A Life by Andrew Roberts

写信狂人

除了征服欧洲外,拿破仑被人关注最多的就是他和约瑟芬的感情,他给约瑟芬的信件也几次被拍卖出高价。其实拿破仑是个写信狂人,现查他公开的邮件有40,497封,传记里有不少记录来源于他给哥哥约瑟夫 Joseph 的信件。他的妻子和情妇中,他写信最多的是第二任妻子,奥地利的玛丽路易斯;但显然不管是信件内容,还是婚姻过程,都不如他和约瑟芬来得百gou转xue千jing折bao。

一个在意大利前线猴急猴急写情书,另一个在巴黎忙着出轨——婚外情穿帮后,拿破仑写给哥哥的抱怨/吐槽信件,连同欧仁(约瑟芬的儿子)写给母亲暗示她赶紧收拾残局的信,都被英国截获,并一起刊登到报纸上。

婚外情暴露后,伴随着拿破仑地位的提升,夫妻二人关系开始倒置——没有约瑟芬再有情夫的记录,而拿破仑开始情妇不断。到1810年,拿破仑以帝国需要继承人为由,和约瑟芬离婚。

1814年,拿破仑第一次退位流放厄尔巴岛,报纸上传来约瑟芬的死讯。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败,离开法国之前,最后去Malmaison宫,在约瑟芬去世的房间悼念。

Napoleon’s Letters to Joséphine

选书的过程发现欧美群众十分热衷拿破仑和约瑟芬的感情八卦,随便一搜就是几十本,甚至于你搜完全没有他俩名字的书名能关联到另一本也没有他俩名字但都是讲他们俩的书……看到一句对拿破仑和约瑟芬的关系的精准点评:

You know those couples that seem to have nothing in common, and yet…they oddly make sense.

我先从Andrew Roberts 的 Napoleon: A Life 听起,中间穿插着看了一些拿破仑写给约瑟芬的信。Andrew Roberts的 传记的一大优点是采用了许多新世纪公开出版的拿破仑书信,对历史人物形象的描述更为丰富和多角度。

序言里就蛮搞笑的,说1940年拿破仑的名誉蒙上了巨大的阴影,因为希特勒占领巴黎后跑去谒陵。作者专门引用了丘吉尔的话来表达不满:

“I always hate to compare Napoleon with Hitler,” Winston Churchill told the House of Commons in September 1944, “as it seems an insult to the great Emperor and warrior to compare him in any way with a squalid caucus boss and butcher.”

进城务工的少年拿皇

1769年拿破仑出生于科西嘉岛,他祖上是意大利非知名贵族,在他出生的这一年,热那亚共和国将科西嘉岛割让给法国,于是波拿巴一家成了法国人。他是家中第三子,但第一个儿子夭折,他又比较早显露出决断的才能,所以父亲去世后,拿破仑实际上替代哥哥约瑟夫成为家里挑大梁的人。

拿破仑9岁时到法国本土接受教育,因为成绩优异获得奖学金去布里耶纳城堡的一所军事学院学习,早年他是一名科西嘉民族主义者,支持科西嘉岛脱离法国独立。在学校时拿破仑因为出生地/法语口音/身材……等各种原因受到同学欺凌,他因此诉诸于阅读,数学成绩尤其优异。

15岁他时被巴黎军事学院录取,但第二年父亲去世,家庭收入锐减,他不得不把他在巴黎军事学院的两年学习压缩为一年。他是第一个从巴黎军事学院毕业的科西嘉人,他的老师是著名的数学家拉普拉斯。

因为丧父而提前就业解决家庭经济困难的少年拿皇,很像进城务工省吃俭用给老家寄工资的打工仔……但光靠在军队打工是不够的,约瑟夫和德茜蕾的姐姐结婚,因为女方带来大笔嫁妆,终于解决了波拿巴家的经济问题。

八卦图

德西蕾的出场意味着巨大的八卦图的开始,我尽量简单地画了一张八卦图:

network

拿破仑先和德西蕾订婚,但因认识了约瑟芬,决定和德西蕾悔婚,和约瑟芬结婚并收养了她和前夫的儿子欧仁、女儿奥坦丝。

德西蕾之后和贝尔纳多特,也是一位法国将军结婚。若干年后,瑞典国王无子,准备收养一名养子作为王储,坑爹的政治中介因为贝尔纳多特/德西蕾夫妇和拿破仑的姻亲关系挑中了贝尔纳多特,德西蕾因此成为瑞典王妃,并在1818年成为瑞典王后。

约瑟芬的女儿奥坦丝嫁给了拿破仑的弟弟路易斯,他们的第三个儿子也就是未来的拿破仑三世。

拿破仑还一手包办了欧仁的婚姻,为他挑选了巴伐利亚公爵的女儿奥古斯塔为妻,并将巴伐利亚升级为一个国家,作为联姻的回报。欧仁和奥古斯塔的女儿后来嫁给了德西蕾和贝尔纳多特的儿子。

总结一下就是,瑞典王室继承了德西蕾和约瑟芬的血缘(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奇怪)。

Ironically, although it was to get an imperial heir that Napoleon divorced Josephine, it would turn out to be her grandson, rather than any offspring of Napoleon, who would become the next emperor of France and her direct descendants who today sit on the thrones of Belgium, Denmark, Sweden, Norway and Luxembourg. His sit on none.
讽刺的是,尽管拿破仑和约瑟芬离婚是为了得到一个帝国的继承人,结果却是约瑟芬的外孙,而不是拿破仑的任何后代,成为了法国的下一任皇帝(拿破仑三世)。约瑟芬的直系后代今天坐在比利时、丹麦、瑞典、挪威和卢森堡的王位上;拿破仑的后代,一个也没有。

略过奥坦丝的二儿子娶了约瑟夫和德西蕾姐姐的女儿,欧仁的女儿嫁给了巴西皇帝等复杂关系。

约瑟芬

Empress Joséphine

前些天看论坛,有人问说自己看英文小说没什么感觉,看中文小说也没什么触动,到底是为什么。回答里有一个人说可能是人生经历太少,欠缺了理解力。我觉得这个答案未必是百分之百的原因,但人生阅历确实影响对小说人物或历史人物的理解。

时隔二十几年再看约瑟芬的一生,多了许多的理解。小时候只记得若干狗血修罗场,比如她婚外情败露,在拿破仑杀回家要离婚时忏悔恳求(以前听的那个传记版本绘声绘色形容了这一段),第二天准备来帮弟弟办离婚手续的约瑟夫看到从弟弟卧室出来的约瑟芬目瞪狗呆。

现在再一看,16岁就嫁给了家暴+流连妓院的第一任丈夫,生下两个孩子后不久就和丈夫分居,同时又在经济上依赖这个丈夫才能抚养子女;再经历法国大革命各路政权的反复,丈夫被送上断头台,她也被扔进监狱,因为罗伯斯庇尔恰好被推翻而重获自由;重新寻找政治和经济上的庇护还因为年纪渐长而无法长久……在经历了如此多坎坷后,约瑟芬在婚姻上的第一诉求自然是经济和政治上的稳定,完成这一诉求后就是及时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她哪知道在夫妻双双乱搞如此普遍的法国上流社会,年轻的拿皇是来真的。

而在拿皇战斗的辉煌的一生里,表现出来的对约瑟芬的痴迷,究竟有多少是对约瑟芬本人的情感,我个人觉得也颇为可议……拿皇对约瑟芬的“真爱”的最直接证据,约有激情炽热的情书、约瑟芬去世的消息传来时他把自己关了两天,和临终遗言。

被专门摘抄出来的各种吻你千遍万遍的情书里,其实还有拿破仑向约瑟芬倾诉他在前线失去挚友的悲伤——从后来的历史往前看,我们当然知道拿破仑靠他杰出的军事才华一路直升并称帝,但当时新婚后立刻出征的拿破仑,实际上一直伴随着生命危险。这种朝不保夕的心理状态下给新婚妻子写情书,当然是荤素不忌了(有些确实像小黄文,咳咳)。

约瑟芬去世时正值拿皇第一次被流放,此时拿皇已遭受不少背叛(包括他为了继承人而娶的奥地利的玛丽),同是天涯沦落人(甚至提出要追随他到流放地厄尔巴岛)的约瑟芬自然又重返真爱行列。皇帝此时大概忘了,这之前的几年他屡次以玛丽不高兴为由,拒绝约瑟芬重回上流交际圈的恳求。

之前总有人震惊不管是商人还是政客们都那么迷信,这一点连拿破仑也不能幸免。他在厄尔巴岛流放时甚至怀疑是约瑟芬带给他好运,所以跟她离婚后他开始走下坡路。约瑟芬去世时拿破仑悲伤了两天,作者挺损的,打了个括号说:In 1800 George Washington had got ten.

我一直以来对拿破仑和约瑟芬的感情的一个猜测是——他之所以在后来的岁月里强调他对约瑟芬的爱,一定意义上是因为,和约瑟芬离婚反映了他not strong enough,和需要继承人相比,他还需要和其他国家的联盟(所以他考虑和俄国或奥地利联姻)。尽管约瑟芬也在他的政治崛起中起了一些帮助作用,但和约瑟芬结婚时他并没有想那么多,约瑟芬是他“自主选择”的象征。对约瑟芬的所有慷慨都是他权力的体现,约瑟芬的家族的崛起就是他的崛起(约瑟芬的一对儿女都比较优秀也是因素之一)。

这个猜测在这本传记里得到了一定的证明,来自于拿破仑本人的话:

although I loved Marie Louise very sincerely, that I loved Josephine better. That was natural; we had risen together; and she was a true wife, the wife I had chosen.

到他50岁生日追忆往昔时,爱情已经变成“perhaps”:

Napoleon’s fiftieth birthday was a sad affair, prompting nostalgic reminiscence. “My heart is turned to bronze,” he said. “I was never in love, except perhaps with Josephine a little. And I was twenty-seven years old when I first knew her. I had a sincere affection for Marie Louise.”

尤其,在失去为所欲为的任性后,这种曾经拥有的自由显得更加珍贵。

In a summary,我相信拿皇对约瑟芬确实挺有感情的(尽管我觉得没有他自认为的那么多),这种感情和他的人生起起落落交织在一起难以分割。在他第一次退位时,协议里还包括要给约瑟芬付一年一百万法郎的赡养费(虽然比他在位时付的少)。他还跟到访的英国议员叨叨他以前给约瑟芬付多少账单,觉得他可怜的约瑟芬病死时可能还负债累累。

至于约瑟芬是否爱拿破仑?只能说伴随着拿破仑地位的提升,她越来越“需要”这个靠山。以前她尚可以周旋于名流之间求一个出路,等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进而称帝后,他们的命运已经紧紧联系在一起。一定要找的话,约瑟芬在第二次婚姻的出轨对象,可能才是她 perhaps 爱过 a little 的人吧。


Last modified on 2021-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