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记(四)

上一篇讲到在2022年的夏天各种裁员新闻满天飞,我找临时工的过程也不如以前顺利,夏天到秋天又发生了许多其他的事情,磕磕绊绊到10月份时来了一个客户,因为在年底,说合同先签到年底,再看第二年有没有预算决定是否要续约。

按照序号这一家就叫 Company C 吧,C 是一家日化企业,最大的那两家之一。归类上也叫 healthcare 但和 Company B 的 healthcare 有天壤之别。简而言之,Company C 集合了我临时工历程中所有的槽点。

找我的组正在做的项目是一个手机app 的后端,这个后端系统他们已经开发了一个版本,用的是 Fast API ,但现在想迁移到 Django 上,和我十分对口;一同入职的有两个后端,一个 DevOps,一个前端。组里已经有两个主力程序员,一个是 fulltime 另一个是一个巴西 contractor。

很多槽点

  • 代码规范要求七零八落写在一个Google Docs里,每一段字体都还不一样;
  • 没有需求,需求在旧代码里;
  • 但看旧代码也了解不了需求,因为用户权限相关的东西在另一个组;没有沟通渠道;
  • 之所以上一个版本用 Fast API 但还没上线就决定改版,是因为做到一大半发现有些技术上的需求在 Fast API 里完成不了(具体是哪些也没人说,总之先脑袋一拍用了 Fast API 再一拍脑袋用 Django )
  • 虽然用GitHub 管理代码,但PR Review 却不在GitHub 里进行,而是谁有 PR 需要review 在群里喊一声,唯一的full time 继续在群里说有什么要改的…… I be like 怎么不干脆手写代码扫描发信呢?GitHub 现成的review功能为啥不用啊?
  • 做前端的大哥每天要开一个小时的session 教新招的 new grads 写代码,literally 手把手教写代码;扩展说一下这里,因为可能有人后面觉得和“没有人带”有一点冲突。这位前端大哥也是合同工,理论上他没有教人的义务,是因为分配给他的人完全不能干活,他才需要做任何一块都开session让这几个人看他怎么干活,以图达到能让他们尽快上手的目的,但实际上完全没有人去管那几个新人到底在什么进度,仿佛把他们丢给了这位前端大哥就万事大吉了。
  • 我也不知道我干的活最后用不用得上,尽管我自己写了测试用例和文档,但需求也是我看老代码估摸着出来的,万一(很有可能)对不上呢?

南美程序员

上面说过主力干活的是一位巴西大哥,当时我正在学葡语,就和他练了几句。他在这里做了接近两年,但不是长期合同,而是几个月几个月地续,有一次组里没有预算,就停掉了他的合同;过了一个月组里又有钱了,他恰好也没找到新活,就进来继续做。去年我在不同的地方都遇到南美程序员,也有一些新平台,主打业务就是为北美公司招聘南美程序员。我略略搜了一下,几家大厂在南美招聘 SDE 的价格,大约是美国本土的四分之一(不精确,因为样本不够多)。这个价格对美国公司来说是极便宜了,但在南美仍然是工薪阶层的顶端收入。

十几年前我刚毕业时,中国和印度的外包公司不少,当时就有一个论调是美国的程序员都会被印度外包取代;十几年后我来到北美,发现这样的论调依然盛行。我不能说很多IT工作在向印度转移不是事实,但这种“趋势”在过去十几年里一直在反复,公司想要削减成本就会裁员并且把一些工作向印度(或其他人力资源便宜的地方)迁移;实际操作中未必有很好的效果,等经济形势好一点时又免不了要在本地扩招——等经济不好时再循环一下。亚洲的外包公司,不谈其他政治或经济环境的影响,有一个先天问题是时差,12个小时左右的时差决定了每天只能进行一轮可能有效的沟通,直接拉低了效率。

南美则没有这个问题,和北美完全无缝对接,相信未来会在各种北美公司看到越来越多base在南美的程序员。目前北美公司在南美扩招的难点之一是南美的程序员储备不足,因为南美许多国家政治和经济更为动荡,使得南美整体的基础教育水平不高,进一步限制了程序员的“产量”。但因为就业市场的刺激,过去几年南美程序员的数量增长也比较迅猛,感觉未来还有比较大的空间。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us-companies-are-nearshoring-cheaper-workers-from-latin-america-layoffs-2023-5

Deel said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this year, it’s seen a 50% increase in US companies hiring workers from Latin America when compared to the same quarter last year. Most of the workers come from engineering hubs in Argentina, Mexico, and Brazil, according to Deel.

要不要去传统行业

这几年我常听人说科技大厂们太卷了,要求太高迭代速度太快不如退而求其次去传统行业做码农,也不需要那么高的薪水日子可以过得快活一点云云。就我的经验和观察来说:

  • tech 卷得特别厉害的不多,非一线厮杀的公司 work life balance 也不错,稍具规模的公司流程比较好、技术管理比较透明,可以很好优化自己的工作流程,逐步提高摸鱼比例;
  • 传统行业看起来需要你完成的活没有那么多,但因为沟通成本太高、实际效率低,投入的精力和情绪消耗可能更多。

不能说所有传统行业都这样,但在非tech行业做程序员,能不能有人带你纯属运气;tech 行业,稍具规模的公司,在这方面都会有一些流程了。可能内部比有差异,但平均水平比传统行业高很多。这个结果是多种因素决定的,比如技术在这些传统行业往往只作为一个支撑部门出现,他们的要求也得不到重视,相应的人的动力也没有那么的大。

很多人口头也说工作就是为了赚份钱生活,但完全能屏蔽掉工作带给自己情绪影响的人是很少的。效率低下带给人的打击是比较隐性的,假如我在一个沟通很顺畅、流程很清晰、想要得到帮助也知道从什么地方获取的地方工作,我一天可能能够干掉很多的活,但是这些活干的过程中是相对轻松愉快的,我对自己的感受评价也会比较高。在一个整体流程很拉垮、你做事情处处碰壁、整个过程很忐忑而实际上你又并不能完全放松不管,结果是你也付出了努力,但得到的结果做完成的东西很少,给自己的反馈是不高的。

以上这个心得也不专指传统行业,而是纯粹从码农的工作效率上来说,传统行业会差一些。但如果从更综合的角度来说呢,工作氛围有毒的公司,带给人的伤害都是很深的,这一点上是不用分行业的。

尾声

这个活是年底的时候接的,凑合着做了两个月之后公司说想要续约到3月份;我当时有点犹豫,一方面做得确实不太爽,但当时也不知道市场是否好转,另外找不知道要等多久。又过了两个星期,公司突然说下一年预算紧张,又说不续约,所以到年底时就结束了。

Company D 暂时写不了,因为还没结束。


Last modified on 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