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攸在储君之争中的合法性源于他的嗣父司马师,他第一次出现在储君候选人之中,是在司马昭立嗣时。选择司马炎还是司马攸,并不是立长还是立贤的问题,而是权力归属于司马师一脉,还是司马昭一脉。
是的,他们都是司马昭的嫡子……但是过继了就是过继了,司马攸现在是司马师的儿子了。司马昭征询若干核心圈元老,大家的一致意见是,立司马炎,包括司马师的妻族羊琇(划重点,《神雕侠侣》里提到过的羊祜是他堂兄),也没有任何犹豫地选择了司马炎。
Abnormal but reasonable
齐王攸在储君之争中的合法性源于他的嗣父司马师,他第一次出现在储君候选人之中,是在司马昭立嗣时。选择司马炎还是司马攸,并不是立长还是立贤的问题,而是权力归属于司马师一脉,还是司马昭一脉。
是的,他们都是司马昭的嫡子……但是过继了就是过继了,司马攸现在是司马师的儿子了。司马昭征询若干核心圈元老,大家的一致意见是,立司马炎,包括司马师的妻族羊琇(划重点,《神雕侠侣》里提到过的羊祜是他堂兄),也没有任何犹豫地选择了司马炎。
仇鹿鸣的《魏晋之际的政治权力与家族网络》,忘了为什么突然想起要找这本书看,以前很囫囵吞枣地翻过《三国志》和《晋书》,记住了一堆离婚下毒掐架的八卦,再就是《世说新语》里的段子,对零散的人物有印象,对整段历史的脉络却几乎没什么认识。
绪论里作者介绍了魏晋史研究的一些难点(历史记载单薄)和主要流派(陈寅恪和其他我记不住名字的……),我更感兴趣的是作者提到历史研究里的“倒放电影”问题,后人做研究时因为已知结果,会容易代入结果去反推人物动机,或者忽视历史人物立场的变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