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了一期播客讨论不婚不育这件事

作为guest参加了一期穿堂风老师的播客,链接在这里: https://pod.link/1531486512/episode/a9283e264b1f5da3fed0489462c291f2

起因是穿堂风老师在豆瓣征集这个话题的嘉宾,且希望是决定已经做了比较多年,不太可能会反悔(直白一点说就是再过几年就绝经啦)的人。

我去参加这期节目的动机是,这些年来断断续续有人问,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来来回回都是那些问题:你为什么不结婚,你是不是感情受过什么伤害,你怎么说服父母,你一个人过日子不怕孤独吗,你养老怎么办……极少数有恶意的就直接拉黑了,大多数是好奇,又或者希望从你这里得到一点对抗的经验,但每次都要论述一遍也很烦。想过单独写篇博客说这个事,这样有人问就塞链接,但我又懒得很。

感谢穿堂风老师搞了这个选题,一次讲完,以后再有人问,就直接塞链接了。

比起“不婚不育”这个词,我更喜欢“独身主义”。不婚不育不需要理由,婚育才需要。我选择的是一个人生活,这个让我觉得舒服的选择;就像我喜欢看书,喜欢看电视剧,想买农场种花,想住tiny house 等等。

喜欢就去做,暂时做不到就创造条件去做;如果投入巨大收获很小风险很高,喜欢也可能不做;投入很小收获巨大几乎无风险,不是很喜欢的事可能也能接受一下。简单地说就是我不喜欢稀里糊涂过日子。

王小波曾经曰过:

我不喜欢稀里糊涂地过日子。我妈妈有时说:真奇怪啊,我们稀里糊涂地就过来了。他们真的是这样。我们的生活就是我们本身。我们本身不傻,也不斤斤计较大衣柜一头沉。干吗要求我们有什么外在的样子,比方说,规规矩矩,和某些人一样等等。有时候我真想叉着腰骂:滚你的,什么样子!真的,我们的生活是一些给人看的仪式吗?或者叫人安分守己。不知什么叫“分”,假如人活到世上之前“分”都叫人安排好了,不如再死回去的好。

我的父母(及其他长辈)经常痛心疾首地问:大家都这样过日子,凭什么你就不能过?

嘻嘻,我就不能。


2025更新

之前穿堂风老师的博客有个文字版链接的,最近有人留言说文字版链接失效了,其实我都不太记得自己都说了些啥,但2025年再说起这个话题的话,我想说的只有:

以我的观察,大部分人在是否要选择不婚不育这件事上的痛苦和纠结在于——陷入了自证陷阱,也就是好像一定要向父母或其他人甚至自己,证明这件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合理性,才能做出这样的选择。

为什么啊?

如果你是我这样十分自信基本不会怀疑自己的人,那选择就是了,不需要证明;如果你不是——那你问问你自己和你父母(以及其他人)的各种人生选择,会发现大家的决策xjb扯淡的多的是(而且还可能祸及四方),那又何必在这件(只和自己有关的)事上突然想要追求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了呢?


Last modified on 2021-06-03

如果你喜欢我的博客,欢迎

博客 云五的博客 沉默之沙